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时间: 2023-08-17 300字作文 联系我们 人气:

作文素材大全整理长安三万里观后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作文亦是如此,多看多读,对写作也是很有益处,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长安三万里观后感吧。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观电影《长安三万里》有感

羌医田兴望

长安三万里,尘缘几千年。

高适磨砺时,太白把酒间。

大鹏已远去,涨海水犹寒。

熙攘名利客,终究梦醒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带着醉意的李白举杯吟出《将进酒》,带着围坐的高适、岑夫子、丹丘生等人,一齐驾着仙鹤飞越银河之上,这是电影《长安三万里》中,颇具浪漫主义和瑰丽想象的一幕。不到两天累计票房就破2亿、打破过去3年暑期档动画片单日票房纪录,《长安三万里》将纪实与想象交融,开启了一场打破时空的“唐代诗友会”。

以细腻笔触、细节设置,还原唐代的美。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从水草丰美的江夏到美轮美奂的长安,从歌舞翩跹的江南到金戈铁马的边塞,万里山河画卷都是唐代的模样。电影里男子腰带下褪、女子玉颊樱唇、骏马粗脖肥臀,灵感源自于唐俑雕塑和画作;人们打招呼的“叉手礼”,和《韩熙载夜宴图》里的一模一样;胡姬酒肆、曲项琵琶,也都是符合唐代现实的细节……四海朝归九州腾的壮美盛景、诗人纵情诗酒的豪情壮志,都融于电影各处细节之中。

以真情感、大跨度,刻画人物群像。电影从暮年高适的视角出发,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爆发后数年,李白三次来到黄鹤楼、高适三次去到长安城,见证了他们各自的人生转折,也侧面烘托出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高李二人若干次相遇和分别,展示了一对好友的两种人生。不仅是这二人,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唐代诗人都在电影里“出现”:已具盛名的崔颢、孟浩然,和李白同饮同乐的贺知章、王昌龄,清新俊朗的王维、年龄尚小的杜甫,还有因唐诗“出圈”的哥舒翰、汪伦……正是有了他们和他们的故事,才能共同组成一幅丰富多彩、充满史诗感的大唐群像画卷。毕竟,大唐之所以迷人,不仅在于疆域辽阔、雕梁画栋,更在于人才辈出、气度恢弘。

本片还带给我们书本之外的思考。看电影前,观众难免对杜甫、高适、李白等人有诗圣、边塞诗人、谪仙人等刻板印象。而《长安三万里》恰恰展示了教科书之外的多面性:杜甫幼年时期活泼可爱、青年时期朝气蓬勃;高适除了提笔能写诗,也凭着高家剑法驰骋沙场;而李白,除了鲜衣怒马、仗剑天涯,也有入世的曲折、出世的无奈和暮年的颓唐。我们喜欢唐代,也喜欢李白,但我们了解、喜爱的不能仅仅是片面、扁形的朝代和人物,更要了解一个有血有肉、立体生动的全貌。

当然,电影本身也存在一些争议,168分钟超长片长叙事不够紧凑、内容没有完全遵照历史而是加入很多合理想象、一些诗歌沦为“彩蛋”而非还原真实创作背景等。其实,《长安三万里》也好,之前大火的《大圣归来》《白蛇:缘起》《新神榜:杨戬》等也罢,都面临类似问题。能否在叙事上多加打磨,在表意和抒情之间把握好分寸,这些考验着国产动画创作者的智慧。

“只要黄鹤楼的诗还在,黄鹤楼就在”“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电影的最后,高适回答书僮的话,隽永动人。“中国式浪漫”里蕴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要我们用心关注、承袭、流传,这份文化魅力和文化自信就会绵延永续。

李白!李白!——《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原创 子涵 普洱岁月

近3个小时的动画电影,展示了盛世唐朝最好的三十年,这是中国诗坛群星闪耀的时刻,将李白、杜甫、贺知章、孟浩然、张旭、王维等等璀璨的时光都展现在这个舞台之上,从整体完成度来说是值得80分的,这是中国古代最为璀璨的时刻。

电影中的画面十分优美,本人很喜欢李白与高适的相遇,一动一静,灵动飘逸与安静木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些芦苇荡的夕阳,洞庭湖畔的相知以及黄鹤楼的深情,都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人对于感情的美好。

本人比较喜欢扬州的环节了,扬州行舟上的翩然起舞,张旭的观画悟道,以及裴公子的剑舞,一切都让大家眼前一亮与此同时也看到了大唐的繁华与多元,这就是诗文中的江南啊,也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江南,美好惬意,飘逸灵动。

越过江南便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了,虽然因为赘婿事件,反应出李白的踌躇,这并不符合李白飘逸洒脱的性格以及孟浩然走之后李白题诗的洒脱,但是黄鹤楼这边的风景真的是刻画的精美的,充满了古典的诗情画意之美,至少到这里本人看来还是伤心悦目的。

然后便是李白写信给高适邀请高适来长安一聚,这个环节显然为了突出高适的重信诺,而抹黑李白了,那个写下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李白忘记了承诺,然后酒中八仙只是知道写诗,走高跷,这画面,虽然展现了李白的才华但是太过漂浮了,反而失去了洒脱,失去了那些活在中国唐诗灿烂星河里的形象。

本人最喜欢的环节还是《将进酒》的环节,整个画面浪漫精致,人间黄河,天上仙鹤,琼楼玉宇,仙人宫阙,在诗歌中似乎我也跟着飞了起来,那些耳熟的诗歌在耳畔吟诵,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时间匆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满满,以及岑夫子丹丘生杯莫停的畅快淋漓都在这个画面展现了出来,喜欢李白的随遇而安,也喜欢李白关于人生的态度,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喜欢李白的原因吧,既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乡愁,也有与君同销万古愁的大气磅礴。

也是从这个环节开始,本人开始不太喜欢这部电影的设定了,首先就是让中年李白露出一身肥肉酒肚子,和勤于练武一身腹肌的中年高适去做对比,回顾前面剧情甚至还把岑参、贺知章、王昌龄、王维等一众诗人,都写成了整天在长安酒肆,不务正业、吃喝玩乐、醉生梦死之徒,和片中“怀才不遇勤学苦练种地读书”的高适去做对比,这样的主角光环,这是为了打造一个“完人”高适,难免会让人不适。

然后把李白《侠客行》:“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说写高适的,这真的太抬高高适了。李白有专门写高适诗《送张秀才谒高中丞》,以李白性格写一个人肯定要说出来的,说句实在话高适那点诗才,在盛世大唐真的算是一般,用高适贬低李白,贬低其他诗人,这个设定片方真的敢,怕是高适也不敢吧。

这样的设定只会让观众看到非黑即白电影剧情的苍白,还有就是该电影违背了一个基本历史就是唐玄宗和杨玉环是喜欢李白的诗的,要不然李白是不可能奉诏入宫的,真正让李白与唐玄宗等人产生芥蒂的应该是高力士,这样改编历史是不合理的,不是说不可以改编历史比如《妖猫传》中那句:“因为有了你,大唐才了不起。”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大唐的包容与中国古典的浪漫主义啊。

以及后半部分高适抗击吐蕃的剧情完全可以写成两位好友因为不同经历而分道扬镳的故事,并不应该过度粉饰高适塑造其多么战无不胜,在真正历史中,高适担任剑南节度使后,作为西南战区的唐军主帅对吐蕃屡战屡败,完全没有起到牵制吐蕃主力,减轻京畿压力的作用,吐蕃军连续攻陷了松州、维州、保州等边陲要地,外战外行的高适节节败退,根本无力救援。是唐代宗李豫临阵紧急换将,换上宿将严武,这才力挽危局。而李白也因为错误投靠永王而被株连,完全可以塑造成文人不一定适合从政的剧情,毕竟人无完人,而并非一味给高适贴金,抹黑李白,反而落了下乘。最后,高适对好友冷漠无情,见死不救,这是历史事实,是李白为郭子仪仗言而非高适,最后郭子仪为李白仗言,这也是历史事实,请尊重历史。

本部影片借着宣传李白大IP的名头,实际却是借着高适这个“平凡普通人”的大器晚成,功成名就,来嘲笑李白这个天纵之才海底捞月壮志难遂的一生,反而起到了反作用,毕竟大部分看这部电影是奔着李白去的而非高适。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制作还是比较精良的,画面很有中国古典韵味,水墨画也成为点睛之笔,唯一遗憾的就是剧情经不起推敲,缺乏历史基础。没有将天才李白孤独旅人的生命意识以及自我放逐的漂泊感表现出来,这是个遗憾。

不过,最后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有电影结尾最后的彩蛋部分,大唐画卷徐徐展开,各种唐诗经过不同的声音与方言解读出来,这才是唐诗在中国人中的地位。

或许,期望值太高了,毕竟这部电影带给我们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我们儿童时的启蒙认知。

综上所述,还是希望大家都去看看这部电影,感受咱们中华文明的精妙绝伦。

李白与高适——观《长安三万里》有感

原创 晶然 猴哥看影视

长安。大唐。

多少人回味着这里的繁盛,也遗憾着这里的故事。

将近3个小时的电影,没有一丝丝的无聊。仿佛高适与李白的一生,不只是他们的经历,也是我的经历。也许,这也是我心情三次起伏比较激烈的原因吧。

李白站在高适的身后,大声喊出这个诗句: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他说,这是照着高适写的。我不小心留了几滴眼泪。是对高适的鼓励,是认可,是肯定吧。我想,这个时候,我心里一定住了一个高适。我感受到那种后知后觉的震撼。在我心里,也许我不是李白的好友,或者说,李白好友众多,我只是仰慕他疏阔胸怀的一个。没有想到,我在他心里,竟也是这般豪爽飒气。

多年后,李白入道。这人世间的经历,曲曲折折。他们喝酒助兴,觥筹交错之中,李白吟了新作《将进酒》。多少人为之倾倒的名作,道尽了一生凹凸措措。是哪句话戳中了我的泪点呢。是高堂明月悲白发?还是对着高适的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记不得了。只知道,“与尔同销万古愁”之后,泣涕成声,不知所言。

身边的人看向我,他不知道,我早已在心里思索着自己。那些人生得意的时候,都尽欢了吗?那些长醉是何时醒的呢?我想,这次,我心里一定住了个李白。世界上,没人懂我到底在说什么,于是大家叫我仙人。我不是,我入道却无法得道。因为心中有太多的凡尘,割舍不下。

“是不是看完电影,你又多敬佩了一个诗人”,是的,高适。

赢过对手,要欺骗之前要作各种铺垫,骗过了自己,才能骗得过别人。我不想剧透,只在这里默默地将高节度使赞美多遍。反正是气势恢宏激动人心。智慧与耿直并不矛盾。从今天起,我心里也有高适的一席之地。

“我有李白的消息”,是压死眼泪的最后一根稻草。古人的友情有多纯粹,纯粹到几年一面,就是一辈子的思念牵挂。那么多年的隐忍,终于在听到这句话的瞬间,滑了马蹄,双眼散发出惊喜的光。

从“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到“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李白的一生,难容几句。只是当李白想要问一句,“到底谁懂我”的时候,我想,我们都欠李白一个回答——我。

3个小时的电影,腿有些不适,心却舒适很多。

观《长安三万里》有感

陈涛 萌硕知理

长安有多长?三万里有多远?我想这是大家在看到这部动漫之后可能存在的疑问。

据说,唐长安城鸟瞰复原图周长达35.56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古代至盛唐,长安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都市。而这里的三万里也并非指距离的遥远,而是虚指,是对唐朝文化影响力的描述。直到今天,太宗玄宗的风采让人敬佩,贞观开元的治世令人神往,海外华人的聚集地又称为唐人街,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迷倒众人,海上的丝绸之路构建全人类命运共同体,唐诗至今让千万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安史之乱后。在高适的军帐中,他若一个垂死的老人,苍苍白发,沉沉暮气。忆往昔,他发出了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慨:我是一个笨拙的人,没有李白、王维他们才气纵横。

与君初相识,锦绣未开时

李白和高适相识源于一场意外:李白因马匹被贼人偷盗,误认贼人为高适后,与高适不打不相识,随后高适凭借一手高家枪救李白于危难。诗人遇诗人,英雄见英雄,自然是结为知己。只是李白虽然好饮,高适却从不贪杯;李白出口成章,高适却言语磕巴。高适承得一手高家枪,李白习得一柄裴公剑,两人你来我往,切磋比武。最终,李白学习了高家枪,高适领悟了相扑术。人生无不散之宴席,短暂的欢聚后是长达一年的分离。两条歧路,高适奔长安,李白赴扬州,两人立下一年之约,扬州重逢。

长安居不易,恨归梁园迟

李白因门户之见,无法科举应试,高适同样不屑。高适家道虽然没落,但仍有些旧情谊在。左右为难只好上下求索,终于在岐王的赏识下有了一次登台献艺的机会。在这次宴会上,王维的琴在,李龟年的乐在,玉真公主在,杜甫也在,进则鹏程万里,退则避守梁园。纵使岐王力荐,但盛世的大唐只需要粉饰的诗人,不需要英勇的将军;纵使侠肝义胆也只能如打水竹篮。岐王府里,龟年常见,王维多闻,只因玉真公主“有些吓人”的评论,独少了高适的身影。进取无道,报国无门,高适只得返回故乡梁园,但回故乡前,他要赴与李白的扬州之约。

扬州繁华地,别后归故里

扬州自古繁华,水路通畅,盐业发达。高适仿佛来到了梦中:江上的花船,桥上的妙龄女子,王公府里的歌舞升平。李白已经诗名传天下,但高适仍旧锦绣未开。李白流连歌舞,高适矢志报国。他们,一个在云端,在天上;一个在人间,在尘世。自是性格使然,难免分道扬镳。临走之前,高适与裴家剑做了比试,输了比赛,寒了心,但更意志坚定。回到梁园,他更加刻苦勤勉学习。

文武有所进,再赴长安去

李白诗名远播,因玉真公主推荐,得玄宗垂怜赏识。功名既成,故友不负。李白写信催促高适望长安相聚,共赴前程。李白在信的结尾写到“速!速!速!”言辞恳切,心情急迫。彼时的高适学业有所精进,武艺也愈发纯熟,自是信心大增,决定再赴长安。高适寄希望于李白,但李白拙于政治,得罪了高力士;恃才放荡,惹怒了唐玄宗,终被赐金放还。高适不得已,只得再次重回故里。“寂寞像秋草,悲风千里来”,高适人生惨淡,但是他“习得文武艺”的志向更加坚定了。期间李白又来拜访,这时高适的相扑术已经胜过李白。李白同时带来了一个坏消息:安禄山私制官服,有不臣之心。

落花同流水,各自相飘零

安史之乱爆发,国家政权倾覆,各地生灵涂炭。时代如无情的流水,两人如飘零的落花,高适随哥舒翰征战沙场,渐立功名;李白因永王叛乱,终成反贼。再次相遇,依旧是黄鹤楼前,只是两人相隔着一堵墙,与黄鹤楼相隔着一片江。一楼,不复昔日的繁华;两人,不复旧时的青春。李白以为高适会上书救他。但开口救他的绝不能是高适。王朝倾覆,白是乱臣,终属贼子;适是主将,既受皇恩。一旦上言,不但于救助无功,反而可能自身殒命。朋友救助不成,自己匡扶天下,拯救黎民的志向也无法实现。但高适会舍弃这个知己吗?

断然不会!立志救国救民的高适必然也重情重义。他与郭子仪通信,求他保李白一命。一则郭子仪未平永王之乱,身份并不敏感;二则郭子仪与李白多年未有深交,不会遭众人质疑。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又回到了庐山;“闻君夜郎归,马蹄踏雪疾。”而高适则回到了梁园。只是,此生不复相见,再无书信往来。李白曾与高适言:计谋的高妙之处便是自己都相信自己所做的是真的。于是高适寡恩,未救李白;郭子仪重意,四方打点。

但于高适而言,朋友既解了危难,他也圆了报国的志向。这盛世也如他所愿,再次河清海晏。于是,他卸了甲,归了田,终回梁园。

李白,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杜甫,眉头一蹙,补全半个乱世。而你,高适!振臂一呼,挽救了整个天下。

后世评价: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人高适。

但是因你在,长安在;长安在,诗才在。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

长安如梦里,追忆三万里——《长安三万里》观影感

原创 刘莞 莞尔一笑学堂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追光的动画,也在一部部的追光动画中见证了国漫的巨大进步。对于《长安三万里》,我期待了整整两个月。今天看了下来,168分钟,每一分钟都是如此美丽和珍贵,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不愧是追光,不愧是国漫巅峰,感谢它不仅给了我视觉上的国风享受,还带我穿越回到了唐朝,见证了高适和李白的一生。不知是作为语文老师的敏感,还是对文学历史的热爱,中间高潮部分让我泪流不止,那些优美经典的唐诗总会穿越千年来到眼前,再次打开我的心扉。

1、浪漫的不只有爱情,还有一辈子的好朋友

我们的人生能有几个知己?在古代,车马很远,书信很长的年代,又是怎样来维持友情?李白和高适在年少时相遇相伴了一段路,中间因为各自的志向纷纷道别。大鹏一日腾飞起,他们以诗为交。当李白随性一句和高适相约扬州,高适却铭记在心,如约而至,尽管那时李白已经小有名气,身边也有不少好友,但是他仍然不忘高适,把高适当作最好的朋友。当李白家中突变,颠沛流离,大病初愈后的第一时间,他第一个想见到的人却是高适。当李白在长安名声赫然时,仍不忘邀请高适来长安帮助他成就功名。人生譬如朝露转瞬即逝,他们再次遇见时,李白早已落魄。高适却不畏朝廷,解救了李白,安顿了李白夫人。他们的友情很短,短到陪伴彼此的时间只有那么几次。他们的友情很长,长到彼此铭记了一辈子,守护了一辈子。

2、《将进酒·君不见》,究竟是什么打动了我?

《将进酒》在我的记忆中,还是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激愤伉俪的为我们诵读。今日在见证了李白的一生后,再次诵读《将进酒》,让我仿佛身临其境,置身其中,和李白一起站在黄河边上,把酒饮欢,感叹人生世事变幻无穷。电影里这一段可谓是经典、震撼,直击我心,让我泪流不止。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当李白在官场失意时,把酒饮欢。酒醉之时,与一行知己高适、杜甫、岑夫子、丹秋生驾鹤升天,奔向九霄,星光作伴,好友相陪,这个画面每一帧都是那么美,美如仙境。我感叹文字的伟大力量,时过千年,经典的文学作品依然穿越时空,打动着我们。“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中央民族大学裴雯教授解读到《将进酒》,正如追光电影所要表达的意思一样,李白不只是豪情洒脱,也不是颓废低迷,他是有着浩如烟海的忧郁和愤怒的情绪。戴建业老师解释到,李白是伴随高度的自信和彻底的自卑,无边的欢乐和无尽的忧伤,摒弃富贵与猎取共鸣,旷达放纵与坚定执着,他给人的感受不是消沉,而是充满着力量!或许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有一首属于自己的《将进酒》,尽管我们对待人生有着无尽的忧郁和愤怒,但是我们总要往前走,总要去追求我们人生的意义。一起须尽欢吧,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都可以有专属自己的长安梦,都可以绽放光彩

电影虽然讲述了唐朝的由盛而衰,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鲜明的人物色彩。李白、高适、杜甫、王维、李龟年、张旭、丹丘生等诗人,每个人物性格特点截然不同,但是他们都在那个时代绽放了自己的光彩,与诗消遣,与酒美谈,成就了一篇篇名作,这无非是一场盛宴。我一直记得我的研究生导师告诉我的“different is good!”,是呀,“不同的”就是“好的”,何须去在乎你是否和别人一样,专注做自己,你就是你自己,你也可以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长安三万里,正如唐朝的诗人一样,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长安,这是我们的理想,是我们最向往的地方。三万里是我们追寻理想的距离,或许不止三万里,或许超过三万里,不管路途如何艰难,这是我们此生的追求!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

标签: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400小学生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小学生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