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游汉字王国

时间: 2023-07-30 初一作文 联系我们 人气:

作文素材大全整理遨游汉字王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作文亦是如此,多看多读,对写作也是很有益处,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遨游汉字王国吧。

遨游汉字王国

五下第三单元为综合性学习单元——遨游汉字王国。

“汉字真有趣”部分,主要指导学生进行搜集、展示、交流活动,体会汉字的趣味;而“我爱你,汉字”部分,重在指导学生写作简单的汉字研究报告。课本提供的阅读材料,有汉字字体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书法欣赏、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发的必要性等,还提供了一个研究报告的范例——《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孩子们在写研究报告时,有的运用了文本中的材料,有的根据范例举一反三。依样画葫芦,这样固然容易上手,但未免视野不宽,缺少真正的研究精神。所以今天第二期展示的研究报告,研究姓氏的都没有入选。

管婧萱、龚妍睿小组的研究报告: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汉语汉字与避讳文化研究

研究人员:管婧萱 龚妍睿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的避讳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多年之久,这种源远流长的文化现象始终和汉字密切相关。古人们利用汉字避讳,而同时避讳对汉字也造成了很深的影响。避讳在我国古代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周代就有了避讳的事例,并且盛于唐宋,一直延续到清代。直到辛亥革命以后,封建社会解体,才逐渐地废弃了这种文化现象。那么避讳要避哪些讳呢?带着疑问,我们进行了深刻而有趣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找资料

2、询问家长

3、小组讨论

三、资料整理

1、王昭君怎么变成了王明君——说“国讳”

陆游《老学庵笔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名叫“田登”的县官,为了避他的名字同音字,出了一个告示,不准百姓点灯(登),元宵节要赏灯,他就说“放火”。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成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名讳”问题。

原来“名讳”主要是在口语中不直说,在书面语中不直接写与某一个词语有音义关系的词。“讳”有好多种。在封建社会,首先必须避帝王名讳,也叫“国讳”。读过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的都不会忘记文章的最后一句“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因为这里的“人风”实际上应该是“民风”,作者之所以要写成“人风”是要避当时的皇帝李世民的“民”字。唐高宗名字叫李治,唐史中凡言“治“的地方都说“理”。

为了避帝王名讳,有改地名的,如秦代为了避秦始皇父亲子楚的名,把楚改成了荆;也有改人名的,比如东晋人为了避晋文帝司马昭的讳,硬把汉代的王昭君改名为王明君,汉人创作的《昭君曲》也改为《明君曲》。有了改名的,当然免不了有改姓的,由于汉明帝名为刘庄,东汉人就把庄周改为严周,“老庄之术”也改成了老严之术。在封建社会,如果没有注意而触犯了避帝王讳,是要被看作犯罪的。有的帝王也意识到这一点,比如汉宣帝就曾经下诏:“闻古天子之名,难知而易讳也。今百姓多上书触讳以犯罪者,朕实怜之,其更讳询,诸触讳在令前者赦之”。能够为了方便百姓避讳而选用一个容易避讳的字,且能对以前犯讳者“赦之”,在封建帝王中确实难能可贵,但尽管如此,他仍然认为避帝王名讳是天经地义之事。

那时的读书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一定要背须要避讳的字,因为如果在文章中出现这些字,那么书就白读了,不仅取不到功名,做不成官,还可能因之而丢掉性命。乾隆时候,江西一个名叫王锡侯的人写了一本名叫《字贯》的书,被认为犯了康熙、雍正的庙讳和乾隆的名讳,结果不仅自己被杀,而且连许多认为与此有关的人也一起丢了命。

雍正时有一个考官取了一个题目叫“维民所止”,结果丢了性命,为什么呢?不言而喻!

2、丘姓怎么变成了邱——说“圣人讳”

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总是极力宣扬某种思想,压制其他思想,而各种思想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这些人就是这一朝代的圣人。朝廷规定必须避这些圣人的名讳,或者人们自觉地避这些人的名讳,都叫做圣人讳。

在宋代,一开始规定要避孔子的名讳,有的地名也因之而改变,当时就规定“以瑕丘县为瑕县,龚丘县为龚县。后来要宣扬孔孟之道,又必须避老子的名讳,后又规定;”太上混元上德皇帝(就是老子)名耳,字伯阳,及谥聃。见今士庶,多以此为名字,甚为渎辱,自今并为禁止。金代时规定:“诏周公孔子名具令回避。”

在中国的历史上,占统治地位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就是儒家思想,如董仲舒就明确提出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自然在圣人讳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了。从宋代开始,无论什么人,也不管是书面语还是口语中,都必须避开孔子的名字“丘”。遇到这个字时,或写成其他字如“某”等,或用朱笔将字圈起来,而且要读成“区(古音)”或“休”。

雍正时候,连姓“丘”也不可以了,要求改为“邱”。因为这,还出现了一个离奇的官司呢:

有一天,某地的地方官正在后堂歇息,忽然有人击鼓告状。告状的是一个姓王的人,被告的人姓邱。原来十几年前他买了姓邱人家的两间房子,当时姓邱的人家女孩多,就商量好先住几年,等女孩出嫁了,再给姓王的人家。现在姓邱的人家女孩都已出嫁了,可姓王的要收回房子,姓邱的却不承认买过房子。地方官就问了:“有无证人?”,回答说没有了,又问:“有证据吗?”姓王的忙拿出自己的买房证明。地方官那过来一看,证明后写着卖主邱某某、买主王某某以及证人的名字,时间是康熙五十五年。县官一看,马上判姓王的诬告,并加以处罚。原来康熙年间的丘还没有写成邱,姓王的没有注意到这点,自然露出了马脚,偷鸡不成,反而蚀了一把米。丘姓的重新出现,还是到“五四”运动以后,那时候儒教不仅不是国教,而是成了批判的靶子,自然无须在避讳,有些人趁此恢复了祖姓。

人们自发的避圣人讳虽记载不像上面提到的规模这么大,也有一些。如宋朝的郑諴特别喜欢孟浩然,有一次他经过郢州时看见有一个亭子名叫浩然亭,就说:“怎么能够直呼贤者的名字呢?”于是把浩然亭改为孟亭。

现在有的学生提到自己的老师时也是尽可能避免直呼他们的名字,可能算得上现代版的避圣人讳吧。

3、李贺为什么不参加进士考试——说“家讳”

唐朝的李贺,是一个著名的大才子,可一直到死还不是进士,为什么这样一个人不能成为进士呢?原来他从来就没有参加过进士考试,什么原因呢?主要是由于他的父亲名晋,“进晋”音同,不参加进士考试是为了避父亲的名讳。

这里说的就是家讳,指在所有的日常活动中,回避父祖以及所有长辈的名字及声音相近的字。在中国古代,因为避家讳,也流传着很多故事:

晋代有一个人,名叫王忱,有个好朋友名桓玄。一次他到桓玄家做客,桓玄烧了一桌好菜招待他,可就是酒是冷酒,没有温,可王忱刚吃过一种叫五石散的药,不能够吃冷东西,就说“请把酒温一温,好吗?”,谁知桓玄一听,大哭起来,原来他父亲名叫桓温,王忱无意中说到了他父亲的名字,结果使宴席未进行就不欢而散。

除了像李贺一样不参加考试的,还有因家讳不做某些官的。南朝的范晔,非常的有才气,又足智多谋,皇帝想让他担任太子詹事这一官职,他推辞了,因为他的父亲名泰,“太泰”同音;北宋吕希纯因父亲名公著,便不做名为“著作郎”的官。袁德师父亲名高,终身不吃带名中有“糕”的食物,“高糕”音同。刘温叟父亲名岳,终身不听音乐,而且不到嵩山、华山等山游玩,因为它们都属于五岳之列。徐积因父亲名石,一生不用石器,不踩石头,更难为他的是,过石桥的时候,就请人背自己过去,那时的桥以石桥居多,仅此一事,可知为避家讳,一生中该增添了多少麻烦。

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也到处留下了家讳的痕迹。司马迁的《史记》中,张孟谈变成了张孟同,赵谈变成了赵同,只因为他的父亲名谈。遍寻杜甫的诗作,找不出一个“闲”,字,因为他的父亲名闲。而苏轼所作的序,都写作叙,也因为父名序。

事实上,避家讳不仅仅是家族内部的事情,当外人与某一家族的人交流时,也常常要避讳,否则就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上面提到的王忱就是一例。《北齐书》也详细记载了一个例子:

北齐有一个名叫高祖的人,父亲名树生。有一次,他的一个叫辛子炎的下属问他一件事,这个下属由于方言较重,将“暑”读成了“树”,高祖大怒,说:“你这个小人,竟不知避别人的家讳。”就要用木棍打下属。另外一个官员看不过去,就上前劝到:“按照礼,二名不偏讳(避讳的一种说法,即如果名字是两个字的,只说到一个字的不算犯讳),子炎的罪过应该或许可以宽恕吧!”高祖反过来把这个官员骂了一顿,并不原谅那位下属。

四、研究结论

“不许百姓点灯”这一被后人曲解了数千年的诗句,倒也以另一种形式极大程度地让后人了解到避讳制度这一在中国封建历史朝代中充当着重要的政治辅助道具和思想管制手段职能的政治制度。

毕竟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在那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较于十分落后的土壤中就孕育了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礼仪制度和初成体系的思想教育概念,再加上儒家学派对于皇权和中央集权、历代圣贤近乎神化的描写和渲染,这种避讳制度如此迅速的自发形成和发展也是情有可原。

但随着封建制度逐步走向衰败,避讳制度的诸多缺点和弊端也逐渐浮现——极大程度地束缚了当时人们的人性、阻碍了经济活力的焕发以及政治制度的创新等,毫不夸张的说,近代史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局面,避讳制度应承担一部分责任。

陈诺(女)的研究报告

关于谐音广告的研究报告

一、 提出问题

我奶奶家对面有个宠物店,名叫哗众取宠。可成语的本意和宠物店根本不是一码事。生活中出现这种情景的广告、店名有哪些?这样的情况广泛吗?

二、 调查方法

1、 查看身边的店铺

2、 查找网络资料

三、整理资料

1、箭牌口香糖 一箭如故 一箭钟情(箭牌口香糖广告语)

2、骑乐无穷(某摩托车广告语)

3、一明惊人(某眼病治疗仪广告语)

4、衣名惊人(某服装广告语)

5、无胃不至(某治胃药广告语)

6、饮以为荣(某饮品广告语)

7、天尝地酒(某酒类广告语)

8、食全食美(某酒店广告语)

9、咳不容缓(某止咳药广告语)

10、闲妻良母(某洗衣机广告语)

11、默默无蚊(某杀蚊剂广告语)

12、牙口无炎(某牙膏广告语)

13、百衣百顺(某名牌服装广告语)

14、引人入店(某高级饭店横额)

15、智者见质(古桥空调广告语)

16、触幕惊新(亚细亚电脑三维动画系统广告语)

17、百闻不如一试 喝过方知福乐好(福乐奶粉广告语)

18、大石化小 小石化了(胆舒胶囊广告语)

19、六神有主 一家无忧(六神特效花露水广告语)

20、胃病患治在四方(四方胃片广告语)

21、中国电信 千里音缘一线牵(长途电话广告语)

22、佳丽--洗尽您一路征尘(某洗衣粉广告语)

23、有痔不在年高(某治痔疮药广告语)

四、调查结论

1、在各行各业都能看到利用谐音成语的广告。有的是读音相同,字不相同。比如:白衣(依)白顺。因为字的变化,意思也变了。还有一种情景是字和读音都没有变,只是意思变了,如:哗众取宠。

2、这种广告的坏处是对孩子的学习不好。小孩对鲜艳的广告很感兴趣,如果小孩长期看着有错别字的广告,就会向孩子传递错误信息,导致孩子将错误的字和正确的字混在一起,造成不良后果。。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遨游汉字王国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

标签:

遨游汉字王国手抄报

遨游汉字王国作文500字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